
從幼幼班開始在康橋就讀的張崇悅,是名副其實的「康橋寶寶」,也是即將邁入台大藥學系探索醫藥領域的優秀學子。回顧十五年的學習歷程,他笑說一切就是順著步伐往前走,沒有太多的起伏與掙扎,但細細梳理其中的選擇與堅持,卻能看見他自我掌握的高度與深思熟慮的踏實。
他從不曾懷疑是否要直升國中,即使成績優異,也未曾考慮轉往其他公私立名校就讀。「對我來說,康橋是一個熟悉且值得信任的學習環境。」他說。興趣相當廣泛的崇悅,隨著課堂上和課外學習持續的探索,逐漸形成對自然科學的志趣,特別是在生物領域,直到在學測成績出爐後,做出申請藥學系的決定,並透過繁星推薦順利獲得錄取。

「其實不是一開始就鎖定藥學,只是我知道自己對生物科比較感興趣,也曾參加過學科能力競賽、生物奧林匹亞培訓等,覺得藥學是個合理的延伸。」他說得輕描淡寫,其實早已在學習過程中埋下對科學的熱情。
國中時期,他就曾與隊友參加自然科展,雖然當時未能精確掌握理論,仍讓他第一次體會動手實作的樂趣。高中後,他從地奧轉戰生奧,開始更系統地學習生物知識與實驗設計,並曾代表學校進入全國生物學科能力競賽,雖未獲獎,但成為校內首位晉級該賽事的學生。

「我小時候就很喜歡觀察昆蟲,對那些出現在家裡的小生物特別有興趣,不會怕,反而會想靠近看看牠們怎麼動。」他的學科選擇,不是一時流行或功利考量,而是一種長期以來對生命現象的好奇與持續的耕耘。
儘管專注於自然科學,張崇悅也曾涉獵藝文與社會議題。他在才藝課中選修過烏克麗麗、書法、戲劇與素描,自認較不善言辭的他,對戲劇課帶來另一種表達上的挑戰與驚喜,印象特別深刻。
他承認自己大多時間專注於學術領域的進修與學科學習,「如果可以重來一次,我會想要花更多時間參加一些人文或藝術的活動,或許也能幫助我看到不同面向的自己。」他說。

對於選擇藥學系的決定,他強調並非單因「出路穩定」,更希望將所學實際應用於生活中,協助更多需要的人。無論是成為藥劑師,或將來投入藥品研發與科學應用,他都希望自己能「做點有用的事,不用理會別人怎麼看,只要確定自己有在做事就好。」
張崇悅也提到,家人對他的支持與信任,是他敢於自己做選擇的重要後盾。父母未過度介入,而是放手讓他探索,「如果我說想讀農學,他們可能會想試著說服我,但還是會尊重我的決定。」
他說,自己未來除了專業學習外,也希望能繼續畫畫、修讀其他自然或社會科學領域的課程,拓展視野。他深知現今社會需要跨領域的人才,「現在斜槓很重要,我也希望自己能不被單一領域限制住。」
從自然探索到社會觀察,從穩健學習到內在反思,張崇悅始終以冷靜與真誠面對學習與生活的每個選擇。這位看似內斂的學生,其實已默默準備好迎接未來挑戰──以知識為基,以好奇為驅動,在科學與人文的交會處,走出一條屬於他自己的路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