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5年來,郭書庭在康橋的學習歷程中,始終以沉穩踏實的步伐前進。從幼兒園到高中,在這段成長歷程中,她不僅在學業上累積實力,也逐步確立學習方向與人生目標,最終以特殊選才同時錄取國立陽明交通大學、中央大學與中山大學等三所頂尖國立大學,最後選擇就讀中央大學企業管理學系,並計畫雙主修經濟領域。她不僅為自己的升學之路做出理性選擇,也展現對未來多元學習的期待與彈性。

書庭從十年級便開始主動準備特殊選才,鎖定經濟學、商業分析與英文寫作為三大核心發展方向。她參與台灣經濟學奧林匹亞決賽、英語作文與閱讀心得比賽,屢獲佳績,也透過每一次比賽不斷調整策略與提升自我。「我習慣比完賽就整理弱點,也會看別人的作品找出可以學習的地方,每次比賽都是一種進步的過程。」其中,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經濟學奧林匹亞的國手選訓,連續七天的密集訓練與團體合作讓她深刻體會到,在高壓中維持節奏,積極與同儕交流,是突破自我的關鍵。
在這條充滿挑戰的學習路上,書庭也歷經一段重要轉折。原就讀國際部的她,在疫情與家庭考量下於十年級轉入中學部雙語班。從強調從報告與探究的學習方式,轉換到探索與應試並重的課堂節奏,一開始讓她倍感吃力。「台灣歷史、自然科都是我以前比較少接觸的領域,我就先自己預習補上進度,也把國際部訓練出的報告邏輯轉化成閱讀與整理資料的能力。」她從中學會調整學習策略,逐漸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節奏,最終在特殊選才申請上展現雙軌優勢。

在康橋多元課程的歷練中,書庭也累積出面對挑戰的韌性與自信。六年級畢業前的雪山挑戰,對她來說是一段特別的記憶。當時大雨不斷、三天沒有訊號,曾讓她一度想放棄,但在同儕的陪伴與鼓勵中,她選擇堅持到底。「那次經驗讓我知道,有時候只要多撐一下,就會看到不同的風景。」無論是登百岳、泳渡日月潭、單車環島,或國小時期的專題發表,她都從中累積與人溝通、公開表達與自我管理的能力。「青山TIME是我第一次對不認識的大人發表報告,後來每次參加競賽都能回想到那次經驗給我的信心。」
對經濟學的興趣,則來自生活中的潛移默化。書庭坦言,因為父親從小就常用日常例子和她討論經濟議題,讓她意識到經濟不只是談錢,更是一門探索人類選擇與社會行為的學科。這樣的好奇心驅使她從九年級開始學習經濟,也進而參加相關競賽與實作活動。「我覺得經濟能讓我結合思考與實務應用,也跟我未來想走的管理顧問或財經領域方向相符。不過我也給自己一些彈性,進大學後再慢慢探索,也許會發現新的興趣。」

對於仍在摸索未來的學弟妹,書庭給出務實建議。「選擇自己真正喜歡與適合的,而不是別人認為對的。就算一開始沒有選對,也還有輔系、雙主修或研究所可以調整。」她也提醒,與父母溝通時不必對立,重點是要理解彼此立場,清楚說明自己的想法與行動。「當你真的清楚自己想走的路,爸媽也會看見你的努力與成熟。」
訪談最後,她語氣堅定地說:「我很滿意自己在這段時間所做的努力與付出,這是我最值得肯定的地方。」沒有誇飾的成就,也不急於展望未來,她用清楚的節奏與堅定的腳步,走出屬於自己的探索之路。
我們相信,郭書庭的故事,不只是成績單上的亮點,更是一段在變動中持續調整、忠於自我選擇的真實歷程。未來,她也將帶著這份踏實與熱情,持續穩健地前行,走向更開闊的世界,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