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康橋國際學校幼兒園深耕幼兒教育多年,秉持「與時俱進」的理念,從硬體設施到教學團隊的專業培訓,皆以「孩子為本」的思維打造優質學習環境,讓孩子在安全且充滿探索機會的園所中,快樂成長、全面發展。
當父母詢問:「今天在學校學了什麼?」孩子往往脫口而出:「都在玩!」這回答常讓父母疑惑,孩子究竟學到什麼?對此,康橋國際學校幼兒園總園長徐雅婷表示,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,「玩」就是最自然、最有效的學習方式。基於此,康橋幼兒園以「生活教育」為課程核心,透過系統化規劃,讓孩子在遊戲與日常活動中自然而然地沉浸於中英雙語環境,同時發展五育並行的整合性能力。

主題統整教學,開啟孩子的無限潛能
康橋幼兒園的一大特色,是透過「主題式課程」讓孩子從生活經驗出發,逐步培養世界公民所需的核心素養。例如「小廚師課程」,孩子們會組成小組討論,決定誰擔任主廚、副主廚、服務生和收銀員;還會親手設計菜單,並挑選店內背景音樂。在過程中,孩子除了提升語言與藝術敏銳度,也學到餐桌禮儀、社交與合作技巧。這些富有情境感的主題課程,讓孩子「在玩中學、在學中玩」,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與創造力。
同時,康橋幼兒園安排動靜交替的課程配置,讓孩子們既能在體能或音樂課程中釋放活力,也能在故事分享或手作課程中安靜聆聽和專心討論。如此平衡的教學模式,有助於孩子在身心各方面都能獲得均衡發展,培養出文武兼備的綜合能力。


創造孩子「有感」的學習,將品格教育具象化
品格和社交能力是幼兒階段不可或缺的學習重點。康橋幼兒園特別重視分享、關懷和責任感等核心價值,並將其融入日常活動。徐雅婷總園長指出,品格教育並非一朝一夕,而是每天都在發生的事。學校會以「禮貌月」、「尊重月」等方式,帶領孩子透過角色扮演和情境體驗,理解並實踐良好品格的意義。藉由這些「有感」的體驗,孩子更能內化品格精神,建立正向人際關係與自信心。

幼小銜接從小班就開始,讓轉變更順暢
不少家長擔心孩子升上小學後的適應問題,尤其是分離焦慮可能影響學習成效。為此,康橋幼兒園自小班階段便著手準備各年段的銜接,尤其為大班規劃進入小學前的銜接課程;從生活自理能力到基礎書寫與教學節奏的逐步調整,都為孩子日後進入小學基礎教育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。學校也定期舉辦「小一體驗日」,讓家長和孩子們提前感受小學的課程環境與學習模式,降低孩子對新環境的陌生感與焦慮感,使銜接過程更順暢。

快樂的老師,帶出快樂的孩子
幼兒階段教師的情緒與態度,對孩子有深遠影響。康橋幼兒園除了在專業培訓上費心投入,也非常重視教師的心理支持。透過定期教研會議、入班觀察與親師互動等機制,協助老師維持良好的教學狀態與情緒管理。康橋幼兒園相信,唯有「快樂的老師」,才能帶出「快樂的孩子」。學校、家庭和老師三方緊密合作,才能讓孩子在溫暖而充滿正向能量的氛圍中成長,為未來的人生旅途打下堅實的基礎。

本文章轉載於 親子天下Premium 報導